152、吃人的不是它-《我重写了家族历史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我有经验,会小心的……”

    “二愣子刚生下的时候,就是我照顾的,你放心。”

    徐三儿随口回了一句。

    不过他话虽这么说,但还是从谏如流的将孩子交给了产房的女人们照看。

    这时候,产房里的秽物也被一帮女人收拾的干干净净。

    徐三儿负着手,走进产房,来到了床榻边。他见黄英子脸色苍白,冒着一层细密的虚汗,嘴唇颤着,发不出声。

    于是他握紧了黄英子的手。

    他不是年轻人,与黄英子也不是自由恋爱。任何关于诉说情爱的字词,他这个老汉都学不会也不想道出。稍一想那些话,他内心瞬间就会感觉到羞耻。然而当他看到黄英子经历生死折磨,生下了自己的子嗣后,他却发觉到了,这是与他平日里以冷静目光看待马骡生种之时截然不同的反应。

    人不是畜生。

    他买来的妻子,也不是畜生。

    固然他在黄英子面前表现了对她足够的恩爱,吃好的,喝辣的。可他心里,还是将黄英子视作能为他生育子嗣的一个“牲畜”。人惜力,骡马更要惜力。大多时候,马比人吃的要好。

    正如他鞭打自家的娃,去阻止娃吃东家的熟黄豆。

    一把熟黄豆少了,没人会在意。

    他紧紧握住了黄英子的手。

    “你给咱们家立大功了。”

    “老二……今后也上学堂,学洋文,吃洋墨水,娶大家小姐……”

    徐三儿黝黑的脸上带上了一丝笑意。

    他以平静的语气说出这些话。

    黄英子嘴唇没再颤,她嘴角动了一下,想要露出一个笑容。

    但她脸部的肌肉已经因为持久不断的痛呼早已发麻,难以做出一个笑容。所以她的脸是僵硬的,僵硬的看着许愿的丈夫。

    人与人的爱情大抵是不同的。

    赶在庙会回来之前的徐从和陈羡安没有想到,徐三儿竟能对自己买来的妻子如此的呵护、爱恋。这一个徐宅的老爷,每天买鸡买猪蹄买补药,变着法子的对正在坐月子的妻子做着膳食,以图补足她的元气,不至于今后落下病根。

    他对因坐月子不洗澡而浑身发臭的女人,没有露出一丝的嫌弃。

    在儿子、儿媳在回家来住的那几天,走出房门透气的时候,偶尔还能看到这一对公婆说着惹人发腻、让人脸蛋通红的悄悄话。

    庙会的时间在逼近。

    “给老二取的名字想好了没有?”

    黄英子穿着大红的夹袄,盖着厚被,半躺在炕上,她瞧了一眼刚刚睡着的儿子,口干喝了一口红糖水,问道。

    刚出生的娃,喝的不仅是奶,更是当娘的血。

    每被自己的娃吸上一口,她就预感到身体内的精血被娃掠夺走了一些,腰杆发虚的厉害。

    “大名还没想好。”

    “大名不着急取……”

    徐三儿坐在灶台口,拉着风箱,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哪怕老二挺过了四六风,但让新生儿夭折的病仍然数之不尽。没长到一定年限,取大名实在没必要,谁知道什么时候老二就得病死了。

    就如老大,老大是他前妻的第三胎。

    前面的两胎都病死了。

    夭折的孩子,没福气来到人间,不算是他们真正的孩子。

    虽然丈夫没将话说透彻,但心细的黄英子还是听到了徐三儿对她身旁孩子存有的悲观心态。她一个生头胎,头次当娘的人,听到这话,还没法保持如徐三儿一样的镇定自若的神色……。

    她眼睛噙了一点薄泪,“那老二的小名总要想一个。”

    很少有人能精准的叙述出她此刻内心的情绪。

    头胎的孩子,大多是活不长的。

    每一个当娘的人,在生下头胎后,或多或少就会从旁人的口中听到、或者敏感的发觉到这一件事实。

    “就叫栓子吧。”

    徐三儿想着心里头的贱名,没找到合适的。村子里例如“狗蛋”、“狗剩”、“铁柱”之类的贱名已有人取过了,再叫就不合适了。

    他瞅了眼屋子里的器件,最终瞅准风箱下面不断闭合开启的气阀。栓子,也有塞子的意思。栓子,也是个贱名。而这个贱名,附近人还没有取过,正合适给老二当小名。

    “栓子?”

    黄英子点了点头,“就叫他栓子吧。”

    说话间,徐从、陈羡安也从次卧走出了房门,他们见主卧没关门,于是顺着路入了屋。

    甫一进屋,陈羡安便嚷着要抱孩子。

    固然她对黄英子有些看不顺眼,可不管怎么说,黄英子都是她的婆婆,她总要顾忌一点徐从的面子,做做表面功夫。

    其次,虽说黄英子和她不太对付,但……孩子是无罪的。

    趁着陈羡安抱孩子的空档,徐从和徐三儿说起了话,“我和羡安回乡,不好不去一趟徐书文的家,他婆娘生了孩子,孩子我……还没看一眼,说不过去。”

    徐书文和他化解了仇隙,两人重新称兄道弟。

    这兄弟的儿子,他不能不去看一眼。

    “你去吧,这点小事和我商量什么。”

    “他现今有了孩子,还能对你做什么不成?”

    徐三儿往灶火里加了一些干柴,顺口道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