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船大就是任性,空间极其宽裕。 简约而不简陋的晚宴后,陶知命引着路,一群人跟着到了船上最大的电影院。 三重野复于是更懵了,这是演哪一出?让大家一起看电影? 木下秀风更是麻了,他还以为会去船上那间比较休闲的会客室,谁知道是跑到电影院? 要论骚,还得陶大郎。 这个影院里的灯,此刻大亮着。陶知命笑着说道:“这里坐着舒服,椅子也可以转动。” 他说话间,船上的服务员还在往里面送饮料、点心,真就一副准备嗑着瓜子看电影的架势。 三重野复静静地坐着,也看宫泽喜二,还有海部俊他们一个个脸色凝重。看样子,只准备等这些年轻俏丽的服务员离开,就要开启真正的话题了。 上田正裕觉得陶知命有点失礼,现在这样,其实都没办法坐。一排一排的,谁坐前面,谁坐后面?被后面的人盯着后脑勺,在这样严肃的场合里,哪个人不是压力异常? 但现在,他已经学会了不在陶知命面前胡乱发表意见,尤其是在这么多外人面前。 鬼知道他有什么用意呢? 陶知命果然很随便地微笑了一下,然后鞠了鞠躬:“自从去年以来,很多人都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2个月赚够100亿円的。今天,和大家分享一下。特地将诸位请到这里来,不如暂时抛却各自的身份,就当做是我过生日高兴,年少得志吹吹牛吧。而且,有些东西也要用到这里的放映设备。” 他说了这样的话,其他人倒不好自矜身份,非要坐到什么位置上了。懂事的安斋善卫等人,更是自觉地往最后面坐了过去。 而他2个月赚够100亿円的秘诀,难道要在这里坦诚地讲出来? 说实在的,这是每一个人都好奇的。就算是植野洋介这个当时就目睹了全程的人,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。 陶知命笑等他们彼此之间谦让了一下,很快就一个个坐了下来,开口说道:“所有沙发都是可以转动的,大家随意调节。” 虽说抛却身份,但海部俊现在是的总裁,还是先开了口:“陶会长,今天需要聊的话应该还有很多。” 陶知命点了点头:“那就开始吧。” 他抬脚往电影幕布前走了走,转身之后,就真的像是讲课了。 看着这一双双放在其他场合,很多人会不敢直视的眼睛,陶知命坦然说道:“因为广场协定,霓虹円会贬值,这一点谁都看出来了。六鬼闹东京,他们通过外汇赚到大量财富的时间比我还要早。但我为什么我的判断那么精准,唯有这一点是旁人不理解的。” 桥本太郎在心里默默点了点头,这正是调查结果出来的那一晚,他反应那么过激的原因。 有如神一般的精准脚步,踩在每一波涨跌的波峰和低谷。尽管不是最顶点,但节奏太对了,和真正的极点也差距不大了。绝大部分的收益,已经被他准确地吞下。 陶知命对植野洋介点了点头,房间里的灯光稍微调暗了一些。 放映机打开了,幕布上放出来很多的照片。 陶知命让开了两步:“情报学上,获取情报最好、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公开的渠道。通过精确的刺探、收买、潜伏来获得信息,那更多的是文艺作品中吸引人的桥段。事实上,那个时候我也才刚认识秀风大哥、父亲大人,和在座的诸位都没有任何来往。但是,那个时候,我关注着的信息,庞大至极!” 抬起手举向屏幕,上面是很有镜头语言的各种各样报刊、杂志、新闻的画面的杂糅和剪辑,还有像模像样的各种信息串联:“那个时候,参加说明会拿礼金的我,等待的时候在头脑中整理;回到了家中之后,用文字在整理。” 打开了早已放在这里的一个小盒子,从中拿出数个笔记本之后,他将笔记本先递给了坐在第一排的海部俊:“大家可以看一看。” 海部俊将信将疑地翻开了笔记本,只见上面一页页的,都是手写的文字。 各种各样的新闻,里面涉及到的人物的标注,他的立场、倾向…… 所涉及的新闻信息,关联的前因…… 各种各样的数据变化,甚至还有一些算术的式子…… 他不能一个人看太久,草草翻了翻就已经明白了陶知命的用意,有点震撼地往旁边的竹上踏递去。 陶知命没有等他们一一看完,而是已经开始说:“这只是说明,我的判断有更加充分的理由。也基于当时的数据,做了大量的运算。走势大概是什么样,触及到什么样的点位大概就会转折,霓虹经济的宏观数据,外汇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和每日买单、卖单的仓位……尝试着根据自己的资金量和补充进度,选择杠杆的倍数和建仓平仓的点位……” “最重要的,当然也是运气很好。”陶知命咧嘴一笑,“运气好了那么多次,自然也说明,我可能真的掌握了一些从公开信息里抽丝剥茧、找出有价值的线索的办法。为此,我还专门订购了一台彭博终端机,这正是我认识山本教授的原因。” 山本显人坐在后面,不免古怪地看着他。 笔记本他还没看到,但陶知命说的意思他懂了:2个月赚够100亿円,是因为他有方法论,通过公开信息,在海量新闻中得出了比霓虹円升值大势更重要的具体起伏节奏,再通过数据运算,确定了自己的投资策略。 哄鬼呢?哪个不是这样做的?哪家证券公司或者金融会社不是这样在做的? 这样就能做到那么牛逼的话,怎么还会有转有亏? 然而大概事实胜于雄辩,谁让他真的赚到了那么多呢?笔记本上的内容,大概也能进一步证明,他当初的每一笔投资,都是有理有据的,是真·本·事。 陶知命的真本事是开挂,这个当然不能告诉他们。 但已经这么多年了,他底下可用的人已经这么多,足够信任的人也已经那么多了。 再加上他自己有心准备,马后炮地从诸多新闻里,比对着后来出现的真实数据去造这份假,别人难道还能对这几个笔记本去做什么碳14鉴定,确认这些笔迹是在何年何月何日留下的? 不用了,至少这个场合没人拆穿,就行了。事后,还能有谁再看到这些个笔记本?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