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两百九十章 请走-《大明文魁》
第(2/3)页
“令启朱明景物华,新声巧啭上林花。全枝借得晴初试,乔木迁来韵转赊。静里调簧随玉辇,阴中分绿上窗纱。圣朝会见和鸾凤,小鸟缗蛮讵足夸。”
“这首诗脍炙人口,当时我在左右同乡面前道出,无人不为之喝彩。”
罗万化闻言笑着摇了摇头道:“那是多少年的事了,元辅,你我现在都老了。”
王锡爵抚须道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,我可是不服老的。好了,咱们到值房里说话。”
当即二人进了值房里,阁吏立即就点起了炭盆。
王锡爵,罗万化二人一起伸出手在炭盆前暖手。
王锡爵的手暖得差不多了:“以往建储之事,坏就坏在一个急字上,就如这暖手吧,近了烫,远了冷,所以此事当缓缓图之。”
罗万化问道:“如何缓缓图之?”
王锡爵道:“之前工部主事张有德上疏言皇长子出阁读书的事,惹动天怒,此为前车之鉴,眼下再提出阁读书已不合适。之前面圣之时,陛下提出三王并封之策,我以为可以先同意,但必须让太子认皇后为嫡子,然后再谋册立。如此缓个一二年,大事可定矣。”
罗万化想了想道:“此事全仰仗于圣上与元辅之默契,朝臣们怕会反对。”
王锡爵道:“这册封之事决于礼部……”
“大宗伯林侯官?此人可使不好相易与的。”
王锡爵淡淡地道:“此人虽不是小人,但政见与我不和,他在礼部怕是很难与我相安。他的事我回京时与三辅陆平湖已是商量过了。”
“他主张调林延潮出京取代宋仁和为备倭经略。我以为此策可行,一来宋仁和威望不足,经略更重于疆臣,非二品大员不足以坐镇。二来林侯官不是主张封贡的事,这倭寇败去之后就要和谈,由他去倒是一个恰当人选。”
罗万化点点头道:“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法子,只是元辅何以料定倭寇必退。”
王锡爵道:“这是大司马与吾担保的,就在数日之前,提督总兵官李如松已率大军渡江,直指平壤,开城,王京。只要三都一复,朝鲜之事可定。就算不能建功,大军只有五十日的粮秣,也不可久战。”
罗万化道:“原来如此,那么调林侯官入朝之事,什么时候可以动议?”
王锡爵道:“就在十日之内,林侯官到时一走,你的担子就要重了。”
罗万化明白王锡爵言下之意:“元辅莫非是要我接替礼部尚书?”
吏部左侍郎虽是三品,但论权势礼部尚书却大不如吏部侍郎。所以吏部左侍郎到礼部尚书明为升迁,但其实只是平迁,甚至有时候还不如。
至于什么时候不如呢?就是现在这样的场合了。
王锡爵道:“当初因为立储之事,一甫你被贬南京,天下百官都替你叫屈,这一次你若重执礼部,那么百官都可以安心了。”
罗万化明白王锡爵的意思。
王锡爵是让他为礼部尚书后支持他三王并封的主张。
权力没提升,反而还要背锅。
罗万化低声道:“元辅,京察马上就要到了!”
正月以后就由吏部主持京察的大计,这个时候罗万化离开吏部对王锡爵而言,更难对京察有所把控。
王锡爵面色一凛叹道:“眼下国本之事更重。”
罗万化他心底其实是不赞成王锡爵此举的,但他是王锡爵好友,又想到国本之事建储之功,以及自己老友的处境。罗万化当即道:“为了江山百姓,社稷安危,我愿勉力一试。”
王锡爵闻言心知罗万化委屈,叹道:“一甫此情此景锡爵不知说什么才是,只有在心底记你的好了。为今之计只有速速让林侯官出京,你来为大宗伯这个法子了。”
是日,吏部考功司。
司里郎中赵南星,员外郎顾宪成二人相对坐在一张小桌子上,正在用堂食。
不久堂吏端着食案来到二人桌前。
但见顾宪成举箸笑着道:“东坡肉,梦白今日你我有口福了。”
说完顾宪成夹了一筷子到口中点点头道:“肥而不腻,酥而不焦!这不是出自咱们吏部廊厨之手吧!”
那么堂吏陪笑道:“司君果真高明,什么也瞒不过你,这是马头斋的……”
堂吏说了一半见顾宪成脸已是沉了下来,顿时骇得是魂不附体。
“下不为例。”
堂吏听到这里,三魂七魄才回到了身上当即连连点头道:“是,是,小人一定记住,两位司君慢用,小人告退!”
“慢着!”上首赵南星叫住了对方,然后对顾宪成道,“这几日司里上下忙着修订访单的事着实辛苦了,这外头天气冷,今日就破个例,每人喝些小酒暖暖身子吧!”
顾宪成点了点头道:“照着司君的意思去办吧!”
堂吏称是这才离开了屋子。
赵南星对着一盘东坡肉道:“这小吏毕竟也是费了些心思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