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八十二章 见证历史的一刻-《大明文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林用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徐光启故意道:“你不知道,还不读书吗?这作糖人的道理都在书中,只要你肯学就游有用,来,我讲给你听……”

    徐光启讲了几句,林用即听了进去。但见他聚精会神听着徐光启讲解。

    而众人看着徐光启,不由诧异居然还有这等操作。

    讲到一半,林用突然问道:“先生这是什么学问?”

    徐光启点点头道:“这就是格物之学啊!”

    林用目光一亮道:“太好了,这可比四书五经有意思多了,我要学!”

    林延潮见此一幕,微微讶异,随即又是欣然。

    万历十六年,新年伊始。

    整个大明朝虽有小的灾害,但仍是一番太平盛世的景象。

    正月一过,衙门开印。

    衙门之事其实多是琐碎,刚上任时,一言一事看似关乎于天下每一个百姓,但其实背后都有一套规律。

    即便是林延潮身为礼部侍郎,有时候也会知道这些那些不妥,但惯性力量无比强大,官员们常道前人行之多年的规矩,总有一分道理在其中,让后人不要妄加修改。

    所以林延潮有时也无法违反这背后的规矩,只是照搬前人的做法。

    虽说繁琐,但林延潮上任不过两个月,礼部的事已经上手,但衙门里的公事几乎耗费了林延潮大多数精力,这边对于张璁降谥的争论,正引起朝野间保守与变法之间一场争议。

    林延潮荣升礼部侍郎,先以巩固权位为主,对于这件事不好过分插手,这边的舆论争论,他已是准备让新民报替自己挑头与皇明时报对骂了。

    不过一件突如其来的事,却打乱了林延潮新官上任的节奏。

    这件事令林延潮明白,这历史车轮转动的虽看似缓缓,但仍是坚定不移地碾压而来,是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人都是无法避开。

    这件事要从主客司郎中董嗣成上门一次拜访说起。

    这日午后阳光正好,董嗣成到衙门来找林延潮闲聊,二人交情很好,所以董嗣成也常借公事的名义来林延潮这里小坐。

    正在这时候外头来禀说,提督会同馆主事来禀。

    提督会同馆主事隶属礼部主客司,是会同馆最高长官。

    由一名正六品主事负责,各国前来大明使者的外交接待,也足可见整个大明对于外交工作是多么看重了。

    原来这名主事是先要到主客司先拜见董嗣成,后听说董嗣成在西衙门,于是就赶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启禀部堂,郎中,朝鲜的光海君来京师了,现在正在北馆下榻。”

    闻言林延潮,董嗣成微微讶然,董嗣成道:“光海君怎么突然来京?朝鲜国之前并没有国书照会!”

    会同馆主事回禀道:“回禀郎中,下官勘籍确认过,确实是光海君,这数年前光海君前来本朝朝贡过一次,故而下官认得,并非是人冒名顶替。”

    林延潮点点头,确实自己当年在殿上还见过光海君本人,当时光海君还亲自赞自己的文章在朝鲜八道广为流传。

    董嗣成问道:“可知光海君所来何事?”

    会同馆主事回禀道:“朝鲜使团没有明言,只是说有重大之事,恳请直接面见天子,而且越快越好。”

    林延潮闻言心底一凛,欲说什么又停住,转而让董嗣成来处理此事,毕竟越过他来对他的下属发号施令,很损伤他的威严。

    董嗣成琢磨道:“这光海君来的实在蹊跷,事先不以国书照会,来了又说有重要之事要面见皇上,何事要如此保密?。”

    会同馆主事点点头道:“下官猜测可能与朝鲜国储位有关,下官去年听闻来贺圣上万寿的朝廷官员有言,当今朝鲜国君长子临海君劣迹斑斑,其余各子也不成气候,唯独是光海君有贤名。朝鲜国内大臣屡次向国君请求立世子,但国君一直不允,于是事情就拖了下来。这一次光海君来京很可能是……避祸!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董嗣成笑了笑道:“避祸,莫非效仿重耳避祸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大家都是笑了笑,心底都是同一个念头,原来朝鲜国君与大明天子真是志同道合,大家都不愿意早立太子。真正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,但大明朝鲜居然念到一起去了。

    主事启禀道:“本朝对于朝鲜世子册立一贯慎重,不论今日朝鲜国君如何想,愿意不愿意册立光海君,但此事对于礼部而言都是一个烫手山芋,当然这一些都是下官的无关猜测。”

    董嗣成当下道:“诶,我看此事你猜得对,不过此事乍看不难,难就难在天子已经是许久不上朝,连朝堂大臣都不见,怎么会无故接见外邦属臣呢?不说光海君还不是世子,就算是朝鲜国君来了,天子也未必会见。眼下当务之急,是要弄清楚朝鲜使臣到底是因何事要面见天子,我察知此事后,呈疏上报,其他事由当朝诸公们决断。”

    林延潮暗暗点头,确实是这个处理流程。

    主事道:“下官也有询问,可是朝鲜使团口风很严,甚至光海君的面都不肯见,想来是下官官职卑微的缘故,此事怕是还要郎中大人出马才行。”

    董嗣成十分不快地道:“这点事都办不妥,还要你这提督会同馆主事作什么。”

    “下官无能。”会同馆主事口中说无能,但心底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无能就无能,反正官场上的事就是层层上禀,总之不要自己背锅就好。

    董嗣成想了想道:“此事先不着急,拖上他几日,看看这些朝鲜使者是不是自己先忍不住了。总之你守住口风,先不要让外人知道光海君来京之事,懂了吗?”

    主事于是告退。

    堂上林延潮与董嗣成道:“伯念为何不亲自去过问?”

    董嗣成想了想道:“启禀部堂大人,朝廷最忌讳就是官员与外邦使者有所往来。下官虽身为主客司郎中,但有时候也是必须撇清嫌疑。正堂大人也三令五申,不许我等官员将本国之事交通泄露给外邦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