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一十九章 金榜题名-《大明文魁》
第(1/3)页
放榜之日时下了雨,雨势不小
孙承宗所住的柴房,有些漏水。
孙承宗坐在柴薪堆旁,看着雨水滴漏,不由有几分自嘲。
孙大器推门入内满脸怨气道:“这个掌柜叫他派人来修这柴房,却推说没空,这如何住人?”
孙承宗道:“掌柜迟早回来的,否则柴薪一湿,一会儿如何升了火?”
孙大器奇道:“那他知道,为何还不派人前来?”
孙承宗笑了笑道:“柴火湿了,他可以埋怨我们照看不好了,加我们房钱。他最好咱们自己动手帮他修屋子,如此他倒是省下一笔钱财。”
孙大器满脸称奇。
孙承宗问道:“怎么了?我说的不对吗?”
孙大器道:“难得,难得,老爷,看事近来变透彻了。”
孙承宗笑道:“这些年经的事多,冷暖尝多了,也自然知道些疾苦。故而为官徒劝百姓知礼守礼,兴义教化何用?仓廪实则知礼节,衣食足则知荣辱,这是圣人的教诲,也是学功先生常与我们讲的致用之道。”
孙大器点点头道:“没错,官员给老百姓讲什么大道理都是虚的,吃饱饭穿好衣,才是真的,我们老百姓只认这个,但凡是吃好穿好,谁去做贼?老爷你要是为官肯定是好官。”
孙承宗笑着道:“你不是常说不走我林学士的门路,这一次想要高中难啊。”
孙大器抓头道:“那也没办法,今天放榜总要说点什么吉利话,现在我不说,还有谁说,让那满眼铜钱的掌柜说吗?”
孙承宗闻言大笑:“走吧,我们去外头看看吧。”
孙大器道:“老爷,这柴房。”
“不去理会他。”
“是了,反正今日中与不中都要搬走了,何必再看那掌柜脸色。”
……
而贡院之中正拆榜唱名。
但见官吏唱道:“第三百五十一名四川忠州举子任道学……”
卷子取出来,在各位官员面前一一看过,然后取自哪一房哪一位考官,也是随之念出。
念到考生名字以及取中的考官时,一旁的同僚当面向他祝贺一二,面上带着丝毫嫉妒之色。
哪个同考官取中的贡士多,哪个人将来在朝堂上的资源也就更大。所以十九位同考官间在议榜时,不免勾心斗角,特别是最后的经魁,会魁。
名次依次列出,一个个名字写在金榜之上。这最后的名单要从贡院送至礼部张贴。
官吏陆续唱名至最后剩下十五份卷子,这时候王锡爵道了一声且住。
众同考官们都是看向王锡爵。
王锡爵道:“最后十五篇文章乃是本次会试的前十五名,会魁,各房经魁尚未丁霞,吾与林总裁商议过了,不要擅专,请诸位考官一并议过了,再行填榜。”
说到这里,众官员们都是点头,王锡爵此举十分公正,当然也避免出了名次后,遭人非议。
会试排名对殿试的最后排名,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作用。特别是会试的经魁,会魁,只要殿试时不犯太大毛病,就一定取个很好的名次。
众人都是双手表示赞成。
王锡爵道:“这前十五名文章相差无几,都在伯仲之间,故而本阁部打算先拆名,综合考生平日之名声,品行,再定名次,诸位以为如何?”
众考官也是认可,最后前十五名拆不拆名已是无关紧要。
沈鲤也表示了认可。
于是官吏上前唱名。
“成化林承芳。”
“嘉兴查允元。”
“桐城吴应宾。”
“华亭唐文献。”
“无锡顾允成。”
“晋江杨道宾。”
“常州于仕廉。”
榜单一出来,众官员就在点头议论。
“这林承芳听闻是大儒黎(民表)瑶石的外甥,其学实乃正宗。”
“这查家乃海宁人祖孙三代进士,书香门第。”
“不过这前十五名官宦子弟却是不多,不少人籍籍无名。林总裁这次策问考的如此严,不少名家倒是失手了。”
“我倒是以为王总裁,林总裁秉公取士,希望能从寒家从提拔一些于国有用之才吧。”
“我等还是看看吧。”
林延潮耳中听着议论,却见官吏拆榜继续。
“福州陈应龙。”
“公安袁宗道。”
“高阳孙承宗。”
听到这几个名字时,林延潮嘴角一勾。
众官员又议论道。
“袁宗道听闻是河南巡抚龚大人的外孙。”
“难怪,官宦子弟,这陈应龙是何人?没听说过。”
“还有这孙承宗更是名不见经传。”
众人的朱卷在考官手里传递,众同考官们先议各房经魁。
到了礼房经魁时,赵用贤推举了他所取中的唐文献,而吏部主事顾宪成却推举了他取中的孙承宗。
两边是各执一词,争论的十分激励。
大家都知道二人平日交情很好,彼此以气节相许,但论及推举门生,大家都是寸步不让。
赵用贤是翰林前辈,顾宪成是部郎,在场多是翰林,应该来说赵用贤胜算多一点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