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一十一章 锁院-《大明文魁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林延潮点点头随后上轿,这左右轿帘都被逢了起来,密不透风。

    林延潮上轿后,左右锦衣卫都围了上来,既是护卫,也是监视地随行在旁。

    走了一盏茶多的功夫,轿子停下。

    余莫成在轿外道:“总裁大人到了。”

    林延潮下轿望望,但见这里是长安右门,皇城脚下。

    前面有几间板房,但见锦衣卫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将这件板房监视起来。除了锦衣卫外,还有两名都察院的御史站在门外。

    两名御史各与林延潮见礼,林延潮问道:“就在此锁院吗?”

    二人一起道:“回禀总裁,是在此处。”

    林延潮当下正要举步,却见另一队锦衣卫护着一顶轿子从皇城脚下来到此处。

    走出轿子的正是主考官王锡爵。

    林延潮遥遥朝王锡爵行礼,王锡爵点点头,然后二人心照不宣地没有说话,然后各自到一间板房里。

    板房里悬挂着孔圣人的画像。

    然后就是一塌,一案,一净桶,别无他物。门窗都被钉死了,只有一个窗格子可以打开送饭食之类。

    然后透着窗格子,可以看见锦衣卫三步一哨五步一岗的守在院子里。

    这就是堂堂会试主考官的待遇。

    这就是锁院制度,这制度起于晚唐,盛于宋朝,到了明朝就是基本规矩。

    唐朝科举考试行卷成风,导致考生都争相巴结权贵大臣。

    然后考试采用糊名制,杜绝了请托,但仍有考生想通过主考官走关系,然后朝廷就主考官任命下达那一天起将主考官锁宿。

    身为主考官在放榜前,不得回家,不准见亲友或与院外臣僚交往。

    所以林延潮现在就被锁院了。

    当然要不锁院,林延潮现在回到府上,那肯定是门庭若市,车马络绎不绝。

    这时候林延潮少不了要把‘今年过节不收礼’的牌子挂在门前。

    想到这几日,要一直如此直到会试前,不免有些气闷,不过王锡爵身为内阁大学士也要如此,林延潮心底就稍稍平衡了一些。

    林延潮于房内踱步,敲了敲门先要了一壶茶来。

    这一次副主考是他,这是不出意外的事,但主考官为王锡爵倒是有些出乎意料。

    因为万历十一年的主考官是余有丁,副主考是许国。

    到了今年会试,主考官应该是从没有主持过会试的许国才对。

    因为会试主考官一主一副,主考官选还未主考过会试的内阁大学士,副考官选詹事府翰林院的词臣,这是多年来默认的规矩。

    但天子绕过了许国,点了王锡爵为主考官,这意思是对许国的不信任,还是对王锡爵的器重,就不得而知了。

    不过林延潮想来多半是后者,王锡爵此人性傲自负,不好打交道,但偏偏天子对他又十分器重,将来接替申时行为首辅的多半是此人。

    所以林延潮有心与他接纳,但转念一想这一次会试二人身为主考与副主考,肯定有一些地方要商量着来,这其中分寸如何把握,倒是有些为难。

    (看很多书友问,随便提一下历史上万历十四年会试主考官就是王锡爵,副主考是周子义)

    就在林延潮细思之际,家里托人送来的换洗衣裳,鞋袜已是到了。

    林延潮看着林浅浅大包小包送来的东西,准备的十分细致周到,倒是很喜欢林浅浅的心思细腻。

    就算准备周全,他想的是要有好些日子不在家,真是怪不自在的。他可是颇为恋家的人啊。

    就在他锁院之际,林延潮出任会试主考官的消息,顿时传遍了京里。身在京城各个会馆,各个客栈,各个青楼的举子们都在讨论着此事。

    以往每年会试,读书人们都是要猜测主考官,副考官的喜好。

    比如什么样的卷子,写了能得高分。

    如果主考官是理学大宗师,那么你写鼓吹心学的文章,就是找死。

    如果主考官倾向心学的,那么你的文章就可以适度往这方面靠一靠。

    主考官主台阁的,那么翰林文章了解一下,主考官崇复古的,考生就要多揣摩秦汉文章。主考官崇唐宋的,那么文意就要往苏韩两位文宗那靠一靠。

    究其目的,就是为了考试时候能高中。

    所以林延潮出任主考官的消息一出,顿时考生们是奔走相告。

    大熏坊的一座茶楼里。

    这向来是南直,浙江,江西几个科举大省举子聚集的地方。

    身为一名举子四书五经到这时候早就烂熟于胸了,所以考前苦读书不是那么有用,大家喜欢到茶楼来听消息。

    现在茶楼的二楼坐得满满的,好几十名举子坐着,都是参加这一科会试的读书人。

    这时几名店小二咚咚咚地踩着楼梯上楼,然后道:“各位老爷们,林三元昔日的考场文章都买来了,外面都买的脱手了,小人们拼死逛了好几个书坊,这才抢十几份来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