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镇番邦-《大明文魁》
第(2/3)页
殿上静谧无声,小皇帝也有几分坐立不安。
他一贯是知道林延潮的文才的,但这国书不同于原来赏赐的国书,这国书既要训斥番邦,令其敬服,又能不失朝廷体面。
一个字难。
他本想让林延潮细细思考片刻,再落笔的,但又恐外邦耻笑。此刻他心底满是担心,怕林延潮不能胜任,心底已是有了几分后悔,但见林延潮从容下笔一刻,顿时又满怀信心。
殿上君臣不安之际,林延潮文章已成。
见小皇帝焦急的神色,太监冯保给宣表官使了个眼色。
宣表官上前从林延潮案上捧过国书。
宣表官先是飞快地看了一眼,一瞬时眼中流露出惊喜交加之色,然后抬头挺胸颤声向殿上文武念道:“天道好还,盖中国有必伸之理。人心助顺,虽匹夫无不报之仇。朕丕承万世之基,追述先庙之志,尔等小邦,本为番属……”
殿上文臣哪一个不是进士出身,庶吉士,三甲进士出身也是不少。
听到国书的头两句,就差一点拍腿叫好。
这两句话好在哪里?儒家讲究正名,所以说名不正则言不顺。
兴兵讨伐要的是师出有名,以有道而伐无道。
文章头两句就道,我们非大国欺凌小国,而是尔无故兴兵进犯,杀我军民,抢我钱粮。连个匹夫都知道报仇,我泱泱大国连个匹夫都不如了吗?
兴兵讨伐不是为了侵略,而是要申理,要吊民伐罪。是要执其君长问罪于前。
若是文臣从中听出了‘正名’,而殿上武臣而是胸中澎湃,辽阳战败,被一个小邦欺凌,国家上下脸色无光,一介番使胆敢在金銮殿上恐吓天子及大臣。
君忧则臣辱,君辱则臣死,这如何能忍?
眼下林延潮的国书就是道出了他们心声。
宣表官一字一句地念着,心中觉得不能平静。他在这金銮殿读书不少篇国书,却没有一篇读完后,令他如此心潮澎湃。
宣表官最后一句,结束后回荡在金銮殿上。
第(2/3)页